<Rosita's 戀愛處方籤>愛情年齡 VS. 生理年齡
文/朱衛茵

我們談年紀,都是從生理計算,但你清楚愛情年齡嗎?它是從心理以及經驗計算,簡單說,就是一個人在愛情裡的經驗值和成熟度。

記得有一次,我跟好朋友愛情老爹Daniel請教成熟的愛戀態度,他提到「愛情年齡」(the ages of love) 不等於「生理年齡」(the physical age)。很多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處處表現專業與效率,令身邊的朋友羨慕而且喜歡和我們接近,是個朋友眼中甚受歡迎的人;然而一談起戀愛,卻變成情人眼中幼稚、控制慾強與不講理、難溝通相處的人。怎麼會差那麼多?

愛情老爹說,在他事務所諮詢的對象中,大約有70﹪的人普遍在一段情感關係中會有這種情況,尤其這70﹪的人中,又有將近一半以上的人;特別是在認識交往1年半的時間時,特別會產生這樣的狀況,且男女比例幾乎一樣。

我常說,談戀愛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談戀愛的「對象」是一個「對的人」。什麼是「對的人」呢?簡單來說,除了一些外表、背景 、職業等等,這些對每個人「客制化」的獨特條件各有不同之外,一般來說,個性相仿、興趣相投、對眼有感覺,應該是大家普遍都期待的條件。當我們一直在尋找那個「對的人」,期待那個「對的人」能帶給我們幸福時,你是不是也曾經想過你自己是不是一個「對的人」呢?

談戀愛最重要的就是應該自己先成為「對的人」,也就是要能夠自我尊重、有自信心,這樣才能在談戀愛的過程中,透過不斷的溝通、傾聽以及經驗學習,在每一段情感關係中累積自己的「愛情年齡」,而不是用「生理年齡」來倚老賣老或用「工作成就感我」與「價值高尚我」來對待身邊的情人,從而建立自己真正的幸福。

「生理年齡」可以老,但「愛情年齡」需要成熟。具備穩定的愛情年齡,不論現在的你生理年紀是幾歲,目前身處情侶或婚姻階段,在愛情關係中,下面4個階段是我們與心愛的另一半共同的需求:年輕時,情感需求;結婚時,生理需求;老年時,生活需求;晚年時,精神需求。愛情不是工作,你需要「獨立」出來面對,真正用「心」去feel it,而不是去figure it。

 

全文引用:07/07/2010自由時報電子報「生活副刊」之兩性異言堂─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7/today-gender3.htm

 

「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又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裏所求的賜給你。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詩篇37:3~5)

要成為一個「對的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然而我相信,在耶穌基督裡,讓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當我們成為上帝所喜悅的人,我們也就成為了一個「對的人」。也就能夠自我尊重、有自信心,在生活、家庭、教會、工作中透過不斷的溝通、傾聽以及經驗學習,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serto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