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家長,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魏秀珍(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面對暑假的來臨,許多家長也更加忙碌起來,因為要忙著幫孩子找到好的「位置」,想幫孩子規劃一個充實有意義的暑假生活!究竟「孩子暑假何處去」?建議家長可以從「事前準備」與「實況操作」兩個面向進行思考。 

 ~事前準備:知己與知彼~

有些家長覺得應該補強學校的課業,有些父母覺得應該讓孩子放鬆,以迎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但是在思考哪種活動最好之前,還是必須務實的從家庭的配合狀況開始思考,切忌為了孩子的假期安排打亂家庭的生活品質。

 經濟層面

畢竟家長必須負擔孩子參與活動的費用,因此要在考量家庭經濟狀況許可的前提下進行安排。曾聽過部分家長為了滿足孩子想要和同學一起參與活動而支出高額的花費,造成家庭財務的困擾。然而,教孩子了解家庭的實際狀況作合理的要求也是重要的教育內容,否則養成孩子不切實際的要求習慣,無法體會家長的辛苦,極可能為日後親子互動埋下隱憂。 

人力資源

對於缺乏時間或是人力的家庭而言,孩子的暑假生活確實是個大問題。如果可能,安排一段時間「返鄉」小住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若可以利用假期安排與長時間未相處的遠地家人共聚一段時光,讓孩子體驗不同的家庭生活趣味外,也可以增進遠地親人間的互動關係。

不過為了配合家長的工作時間,最常見的就是將孩子送到長時間的課輔或是安親班。然而在考量坊間林立的各種暑期班,除了慣有的學習內容外,也必須增加娛樂的比例,否則對孩子來說,似乎沒有真正休息的感覺,心情的疲憊感甚至會影響下學期的學習。

孩子需求

隨著孩子的成長階段不同,考量的活動性質也就有所差異。

年齡小的孩子必須提供較高趣味性的活動; 設計,在活動中兼顧肌肉與腦部發展的刺激效果,不要過早強迫孩子進入制式的學習環境,不僅違反孩子發展的特性,同時也可能太早體驗學習挫折而抹煞了日後學習的動機。

至於年齡較大的孩子漸漸發展出自己的興i趣與想法,因此除了觀察孩子的特性以及考量其學習興趣之外,更需要與孩子商討有興趣參與的造勳上孩子必須認同活動的意義才可能透過活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

活動利益

對孩子與家長來說,暑假生活不同於一般學習階段,期望具有休閒的效果,家長可以考二量孩子的特性與不同活動的休閒效果的配合性進行選擇,我們可以從各機構與組織所提供的暑假活動/課程規劃說明得知相關訊息。

一般而言,各類活動多半考量以下不同利遴益進行設計:(1)生理利益:可以增進身體的健康。(2)放鬆利益:可以減壓舒緩身心緊張。(3) 教育利益:學習不同知識。(4)社交利益:可以結交興趣相同的朋友。(5)美學利益:可以涵養藝術陶冶情感。

 

~實況操作:家庭共同參與~

事實上,讓孩子了解暑假生活安排的原則,是考量多種條件下的精心成果,可以增進孩子對家長用心的感恩之情,同時也因為孩子一起,參與,提高安排的效果。 

家長之間先有共識

家中應該由誰來決定孩子的假期生活? 最好是家長共同討論的結果。即使某方家長較忙碌,也可以由在家中時間較多或是較了解孩子狀況的一方主要規劃,然後家長形成共識後再提供給孩子參考。如此一來,負責規劃的家長有商量的對象,不僅可以減少安排活動的壓力,還能夠協助平時較少參與孩子生活的家長有機會多了解子女。

此外,家長共同討論還可以確認家庭所能提供的各種條件,以免作出超出家庭所能負擔的安排,造成家庭困擾。另一方面,家長們共同商討且態度一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也可以為親子關係產生加分的效果。 

與孩子共同討論

既然是為孩子規劃暑假生活,自然必須考量主角的需求,因此當家長有幾個初步的構想後,就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可能的定案。與孩子共同商討假期的安排,讓親子彼此了解雙方的想法,除了可以讓孩子體會家長的用心,孩子也能夠表達自己的期望,透過雙向溝通,達成親子盡可能都能接受的生活安排。

此時,家長對於年齡小或是較沒有特別需求的孩子,或許可以向孩子舉例說明活動中會進行的活動或是有哪些比較困難的部分,確認孩子對於該項活動的接受度;如果孩子年齡夠大,甚至可以請孩子主動蒐集相關的訊息,親子共同完成活動諮詢的工作,透過親子合作讓暑假安排盡可能滿足親子雙方的期望。

建議家長在規劃孩子的暑假生活時,一定要把握住家人共識的結果,在以孩子需求為設想的原則下,更須衡量家庭的實際狀況,務必留時間給家人共處,補強平日各自在工作與學校生活中的家人互動品質,透過假期為家庭關係加分!

全文引用:愛家雜誌第15卷第6 20106月,第2~3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serto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