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裡的狗狗也有翅膀嗎01 天堂裡的狗狗也有翅膀嗎02

信仰是兒童生命教育的靈魂

許多父母想將自己在童年時期所接受的穩固信仰,繼續傳給孩子。
但形塑孩子的,不是只有禱告、歌唱和聖經故事而已,
它還包含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以及這其中所蘊含的信息。
在本書中,海蒂與約格‧辛克夫婦對信仰教育提供一些既幽默又基礎的原則,
對信仰的重要問題也提供了相關訊息,並建議父母如何和孩子談論這些問題。

目錄及試讀本:



內容摘錄:

『對孩子而言,「宗教」並不是一個他可以刻意投入或忽略的特殊領域。對他們而言,上帝和天使,是與積木、娃娃屋或小火車一樣,出現在同一個世界中,在同一個層次上。』(p36)

對一個孩子來說,「宗教」和他所聽所見的其他事物之間,一直有交互作用。父母為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包括:對待他的方式、和他一起玩的方式、告訴他的故事,幾乎都對孩子心中所形成的宗教觀念有其隱藏的意義。而孩子對「上帝」所持有的正面或負面想法,也會影響他的整個發展和成長。孩子在生命的前幾年中,並不認識什麼特別的「宗教主題」,但這段期間卻已決定了將來他大一點的時候,是否會對上帝,對這樣一位仁慈的上帝,形成某種概念;這也會決定他是否會信任上帝、和上帝說話,並接受上帝給他的命運;決定他是否會害怕上帝,或必須說服自己上帝根本不存在。我們大可以說,孩子起初幾年的教育─無論是好或壞─也都是宗教教育。』(p36)

在最早的階段,宗教教育是嘗試讓孩子去感受他所處、所想像的世界之開闊與寬廣;幫助孩子隨時注意他周遭環境,以及這環境中的各種可見的問題和紊亂的情況;幫助他去看到比眼前更多的事,聽到除了交通噪音或收音機播出的音樂之外更多的聲音,讓他對寂靜和不引人注目的事物保持敏銳;幫助他對新的、不一樣的、出人意料的事物能夠發出讚嘆……』(p38)

『所以,我們可以將宗教教育定義為:幫助孩子找到一種語言去表達他所敏銳感受到的、新的、陌生的、不一樣的事物。幫助孩子找到一種語言,讓他能懷著敬畏的心去對待小甲蟲、對待人和各種經驗,使孩子能以更精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也能更精確地提出問題,而我們也能夠提供更有幫助的答案。
而宗教教育也包括,教導孩子學會去了解並不是每一個問題都有答案的。而且即使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也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如上所述:這還不是基督宗教教育,但對於孩子往後能學著去理解母親或老師所告訴他的基督宗教思想而言,這是個開始,也是必要的步驟。這是一種學習理解的教育。』(p39-40)

他要找的是一位能夠清楚表達自己想法和信仰的對話伙伴。而且當不知道時,這位伙伴也能夠坦白地說:「我不知道。」告訴孩子自己不知道,總比給他一個敷衍的答案,或說:「不要再問個不停了!」要好得多。尤其在面對宗教方面的問題時,我們必須堅持這個獨特的界線,而且正是這時候,孩子才會很快地明白,這個世界上不只有答案,也有各種謎團和奧祕。』(p86-7)

『如果我們和孩子談論宗教的事,他最後會變成怎麼樣?一般人會說,他應該就會學會相信。但什麼是信仰?如果我說:我相信耶穌行了奇蹟。這是信仰嗎?還是我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是信仰嗎?根據教條,去堅持某些事是對的,這就是信仰嗎?不,信仰不是這樣。
信仰是能夠自立、站穩雙腳。信仰是能夠在自己前面看到一條路和一個目標。
信仰是能夠認清事實。
信仰是沒有成見且沒有內心阻礙地走向別人。
信仰是勇於支持所分辨出的真理。
信仰是當人跌倒時,能夠再度站起來。
信仰是不必排拒恐懼、受苦、罪惡和死亡。信仰是,認清自己力量的有限。
信仰是,超越理解的極限去思考。
信仰是,面對超過自己極限的事,開放自己。

而對於基督徒,
信仰是...在與上帝的對話中生活,聽從拿撒勒人耶穌的聲音,以感恩的心去回應,全心去愛,並且知道上帝不在我們的言語、圖像、詮釋中啟示自己,他是超越我們的言語和圖像之外的那一位。即使如此,我們仍得以在信靠與親近中和他說話。信仰是知道找們的命運來自於他,知道我們的使命來自於他,知道我們生活的幸福和恩賜都來自於他。
我們的孩子是否能在生命中逐漸找到這份信任,在他生命的頭幾年就已經初步決定了。』(p95-6)


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們的基督教教育來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serto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